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由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展现在近五年来党中央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发展主题所提出的重大方略中。我们在这十年中,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根据新的情况,党的二十大确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新部署★★◆■◆◆。习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的讲话中,提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新部署的“四个必须★■★”的实践方针。他在大会闭幕会的讲话中坚定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纵向梳理和研究了习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
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12月8日★■★,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未雨绸缪,从五个方面为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即★■■■: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五个问题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经济肌体亟需调理的问题,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着力点和解决方案。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清晰提出了2022年◆◆★■■■“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方针和思路◆★。会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将“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并列■◆★◆★★,作为我们在应对风险挑战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的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习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七大体系: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020年下半年◆◆,习主持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并在互动发言中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重要指导意见。习7月21日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的发言中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习9月17日在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的发言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规划的编制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习8月24日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的讲话中■★◆★,阐明六个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即:“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习9月11日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的讲话中,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四个方面的客观需要◆◆■★◆★,论述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9月22日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清晰阐述了■■★■“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习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思想观点和实践要求日益明确和丰富◆★★■■★,为全党提高实践的自觉性■◆★■★◆,使中国经济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
习在报告中从四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部署。第一,明确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第二,明确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力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第三,明确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条件。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强力推进,将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广阔的发展市场、生产方式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动力★◆■■◆◆。第四,明确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动力。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述四个方面形成的合力,将大大促进国内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习精辟阐述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工作重点和要求■★◆■。2018年3月5日◆◆★,习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3月7日◆◆◆★★◆,习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的发言中又指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中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必然倒逼摒弃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绿色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他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
指导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18年4月13日,习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决策◆★◆■。11月5日,习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又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述决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第二,引导民营企业尽快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18年,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遇到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为引导民营企业解困★★,11月1日,习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讲话,客观分析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原因。习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次日◆★■■★,习的讲话在《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为各级政府正确执行民营企业政策提供遵循,为社会监督政府落实民营企业政策提供依据。
习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及重塑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20年4月10日,习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生产是关键一环。习提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中,已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风险隐患◆◆■★。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在全国复工复产中■◆◆■◆◆,◆★■“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经过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我们依照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全力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坚实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明确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新突破;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2月6日◆◆,中央■◆■、国务院首次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2月7日,习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必须抓好的工作之一;为全党勠力同心,奋发进取★◆■■★,以高质量发展新成就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强劲的战略指导◆◆。4月3日,习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我们坚信在习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式的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奋斗中◆◆,必将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梯!
一、关于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重大判断的提出及实践要求的阐释(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
指导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5月28日,习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擘画我国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蓝图■★◆★。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7月13日,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筹谋提升国家关键核心技术能力问题。他在讲话中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和环境至关重要。习从三个方面作出战略指导■★■◆■。
2020年初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习未雨绸缪,及时领导党中央谋划新的发展思路。
为适应国际国内变化新要求,2017年10月18日★◆■,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重大判断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在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在这个阶段,习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予以全面指导和推进。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习加强了对全党的理论武装和战略指导。
习坚持以改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在2022年2月28日、4月19日、6月22日、9月6日,他接连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24、25、26、27次会议◆★◆★,领导部署一系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习主持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他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习主持第25次和第26次会议◆◆■■★◆,先后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创造体制机制方面的条件;主持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制的意见》,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创造了体制机制方面的条件;等等★■■★◆★。
指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2018年9月28日,习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2019年,他拿出更大的精力考察调研、座谈筹划,根据不同区域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1月18日,习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就“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作出六项部署。3月19日,习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大举措。5月13日■★★■◆,习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研究,习对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8月26日■◆★★,他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专门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出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总思路。从新思路出发,习9月18日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习阐述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7年11月30日■★◆,习在会见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的世界领袖联盟成员时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2月6日,习在主持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12月18日,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除精辟阐明上述两个★◆★■◆“必然要求”外,进一步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一百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均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习在总结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概念。★★★■“中国式的现代化”是1979年10月4日提出的■★◆★★★,同年3月30日也提过“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概念★◆★。2021年7月1日,习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概念◆■◆★,并精辟概括了这个概念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习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辟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理论◆★■、历史经验、实践方略■★★、奋斗目标★★◆,精辟阐明了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凝聚着中国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增强了全党以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为全党在“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强劲指导。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这方面习有许多新的建树。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在习的领导下,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新决策■★◆■,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扎实的步伐:7月16日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确定了“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的战略定位■★★。9月6日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确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战略定位。9月7日出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使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这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均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9月21日,习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视频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的全球发展倡议。习的全球发展倡议★◆■,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助力了国内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第一◆◆★■,领导全党筹谋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乡村振兴势在必行。习全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从战略高度指明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018年9月21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9月26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研究新问题,提炼新观点,出台新政策,是习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指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点。他思想敏锐◆★★,对新问题★■■■、新矛盾,总能及时拿出解决方案。第一,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总体态势好、作用积极★◆■,但也存在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平台经济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也有助于贯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各个环节★■。习高度重视。2021年3月15日★◆★★★■,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提出了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第二★■,指导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共同富裕提上日程。2021年8月17日,习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的讲话中,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作出全局性谋划。他揭示了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相辅相成关系。他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在这次会议上,习还主持研究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问题◆◆★,会议强调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第三■★★◆★,对新发展阶段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总体部署■■◆。2021年9月27日,习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2025年◆■、2030年◆■★◆、2035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加快形成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的重要措施;提出了形成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良好环境的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的措施■■★■■;提出了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方针■★■★■。2022年4月29日◆★◆★◆,习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这是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第四★★◆■◆,抓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10月18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思路■◆★■。
习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工作重点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其一★■★,突出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基础。2020年12月16日,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将科技自立自强,与党中央权威、人民至上、制度优势、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四条党的传统优势并列★◆◆◆,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置于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首位,突显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国家发展大局根本支撑的战略思想。在党的文献中,将科技自立自强作用提到如此高的程度还是首次◆★★★。习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精辟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其二,明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外延★■。习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的讲话中说:“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指导以深化改革营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习坚持通过深化改革破解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难题和新题,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应对挑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18年9月20日,习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等文件。11月14日■■★,习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深度谋划推进海南改革开放的问题,通过《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尽快把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四梁八柱搭建起来。2019年习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他说◆★■:◆■■★“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5月至11月,习接连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八、九、十、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专项文件。
习进一步阐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依据★★◆■。2020年5月23日■■★◆,习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为此■◆◆■■◆,“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扎实了解基层情况的基础上,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落实的五个重大实践问题。一是习8月25日在主持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解决一系列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培育强劲持续的发展新动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习9月1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聚焦重点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三是习9月9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四是习10月16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第2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五是习10月16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这是党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2022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很大。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局势,5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习总揽全局■★◆◆◆,抓主要矛盾◆★★■★、抓新问题的破解,为稳住经济局势★★◆◆★,继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习3月6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议发言中,对粮食安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重要战略指导意见◆★■。中国人口众多且进入老龄化社会,粮食安全与社会保障是稳定社会的基础性因素◆■★◆,特别是在大疫困难时期,抓好这两项工作尤为重要。习4月26日主持召开中财委第11次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作出战略谋划,为下半年国务院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确定提供重要指导。习加强调查研究,先后于4月至8月赴海南、四川★◆◆★■、湖北◆◆◆★◆★、新疆■■★★、辽宁等地考察★◆◆★◆■,对当地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习7月1日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新时代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精辟论述“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内涵■★■◆◆,既坚持了“一国两制■■★”思想的要义■★◆,又根据新的情况扩充新的思想内容■★■★■★,揭示了这项制度的本质规律;对香港的发展和稳定,对推动内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繁荣澳门◆★◆、促进台湾回归、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习精辟阐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2017年12月18日,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从三个方面明确这个问题★◆■◆■。一是明确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及具体规定性■◆■◆★★。习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的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二是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习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三是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配套工作。习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此,习已将“高质量◆■”从经济“发展阶段”,扩充至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
习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两次讲话中深化了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他在10月26日的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此,习关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观点,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度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的观点■◆,进一步拓展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识的不断丰富反映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的不断推进,意味着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将跨上新的阶梯。习在10月29日的讲话中,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他首次精辟概括◆◆“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首次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方针。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辟擘画了★■◆★“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探索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智慧■★,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新阶段,实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和起步,提供了战略指导★■★★■。
习在新发展格局理论提出后,把谋划◆★■★“十四五”规划提上日程★■★,加大实地考察力度★■★■◆。2020年4月下旬至9月,他先后赴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湖南等地考察调研★★★■◆◆,广泛了解基层情况★■★■★■,并结合地方不同情况,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筹谋好地方“十四五”规划,提出指导意见。期间8月20日,习在合肥主持召开了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讲话中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七个方面的指导意见。西藏和新疆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习分别在8月28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9月25日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对西藏和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
三★■■◆◆、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及思想的拓展(2020年至2021年3月)
努力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奋斗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年■★。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历史上的自信,是党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动力■★◆■。一是进一步提升全党对百年奋斗经验的认识。1月11日,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论述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要重视战略策略问题★■,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要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五个具有战略全局性的问题。这些重大原则和方法的论述◆◆◆,进一步浓缩了党百年奋斗的经验,为全党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武装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二是精辟阐述了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2月25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发展道路进行第37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践中走出的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习提出“发展道路”重大命题,反映了他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水平的决心◆★◆。现代化最本质的是人的现代化,要不断满足人日益增长的权力需求。自觉将人权意识融入发展理念,是领导思维上的新要求◆■◆★★★,是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三是对党的执政理论和规律作出新概括。3月5日★◆◆★,习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中,精辟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五条“必由之路”的思想。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习五条“必由之路■★◆★◆■”的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经验的高度凝练◆◆◆,成为全党的共识,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习扣准对■■◆★“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影响的问题,加强指导★■■,以确保开局之年能为整个规划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第一,领导扎实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2021年4月30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29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从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五个方面发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2年1月24日,习又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36次集体学习★★★★■。在以往探索基础上■★,习在讲话中提出,实现★★◆■◆◆“双碳★◆◆■■”目标■■,要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要采取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六项措施。第二★◆◆◆,指导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2021年4月19日★■★,习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来临之际前往考察■◆◆★★■,对建设我国一流大学提出战略指导意见。5月28日★■◆◆,习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全球人才高地等重大问题作出战略部署。
第三◆◆,努力营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环境。党的十九大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2018年4月2日■■■◆★,习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财委”)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2019年2月22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13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明确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方针,强调要“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二、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指导及思想的丰富(2018年5月至2019年)
四、领导全党奋力开拓“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2021年4月至今)
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实地考察◆★◆■★■,广泛听取意见,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反复筹谋理论方针政策的坚实基础上■■■,习拉开了全党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迎接党的二十大,迈上新征程的帷幕。7月26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精辟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理论和战略目标;指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五年以来,党领导的经济工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2018年12月19日,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三项方针。一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习指出:“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全党务必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三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习在2019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坚定地说:“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能否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一个重要尺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
为了在经济工作中尽快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部署,习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第一,率先抓了长江经济带这个国内经济发展龙头。2020年11月14日,习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战略要求。第二,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习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第三,指导提高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水平。习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第四◆◆◆★★,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习11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第25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对新经济、新业态的战略指导★★■。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反映生产力水平◆■◆,习高度关注,提出许多重要指导意见。2018年3月■◆,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重要论断★◆◆■;6月他到山东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次年10月15日,习在给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进一步指明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2019年10月24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18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精辟阐明了我国加快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思路。10月31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精辟阐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思路。